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社会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部
  • 分类:   科学研究管理
  • 下单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1949
  • 国内刊号:  10-1009/G3
  • 期刊定价:    ¥196.8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81
  • 周期:   季刊
  • 出版社:   科学与社会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杨叔子;曹效业
  • 邮发:   82-318
  • 库存:   200
  • 邮编:   10019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部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经济
        • 国际刊号:2095-1949
        • 国内刊号:10-1009/G3
        • 邮发代号:82-31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小16开
        • 下单时间:3-6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科学与社会简介

      • 《科学与社会》(CN:11-1009/G3)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科学与社会》立足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宣传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评价中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立足于资源、环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致立于提倡中国科技界的文化品味,当今科学与文化的交融,包括对科技名人、科学史事的评介。

      杂志文章特色

      • (1)《科学与社会》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

        (2)《科学与社会》须有中英文对照的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3—6个);

        (3)《科学与社会》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字;

        (4)在首页地脚处标注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

        (5)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提练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解决的问题。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科学与社会栏目设置

      STS研究_科技的社会研究,STS研究_STS前沿进展,评论,会议报道,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STS研究_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观点_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何在,观点_“卡脖子”究竟“卡”在哪儿?,观点_人才之殇,STS研究_科学文化与传播,观点_追问“赛先生”——五·四百年纪念,观点_科学教育路在何方?,科学文化与传播,论坛_科技评价顽疾怎么治,STS研究_STS理论与方法,观点_评价视角谈诚信,论坛_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伦理反思,论坛_科研诚信教育与治理,论坛_合成生物:发展与治理,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观点_科研经费怎么管,论坛_解读科学素养,STS研究_科技治理与科技政策,论坛_霾污染与治理,观点_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论坛_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论坛_人与机器人如何相处?,论坛_建言中国教育,论坛_学术不端治理,论坛_科学文化之我见,论坛_透视公共卫生事件,论坛_伦理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论坛_建言我国科技治理,论坛_AI治理:寻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论坛_聚焦大数据,论坛_互联网的社会治理,论坛_科学研究的制度保障,争鸣,观点_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之路,论坛_生态安全:挑战与对策,STS研究_科学的社会研究,论坛_创造力卡在哪儿,STS理论与方法,论坛_科研经费管理,科技与人类未来,论坛_科学教育探析,论坛_警惕科研“灰色地带”,STS研究_STS的前沿进展及回顾,论坛_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与风险治理,书评,论坛_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论坛_国家实验室之策,STS研究_科学传播,STS研究,论坛_反观自照——中文科技期刊,论坛_“卡脖子”问题引发的思考,编辑部公告,论坛_我国基础研究问题探析,论坛_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STS研究_STS前沿进展及回顾,STS研究_科技与人类未来,观点,论坛_科学传播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科学的巨大社会功用和科学专业化趋势的增强,不期然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科学的文化霸权。本文指出其局限,并通过论述科学宽容的内涵和合理性,提倡一种宽容的文化理念。通过科学的可错性特征,强调科学向批评开放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者:刘大椿

      摘要: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化观念引入中国?如何认识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默顿关于科学规范的论述为我们提示了正确解读民主与科学关系的路径,也洞开了深入理解科学文化内涵的大门。科学追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和批评性,这种批评性首先来自于科学共同体内部专业的评价和检验,由此产生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民主性,民主的关键并非一人一票或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于对公理或正义法则的共同认知,以及对违背这些原则行为的共同批评。简言之,科学与民主的共同特征,就是崇尚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朴素观念,这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文化的应有之义。

      作者:徐飞

      摘要:中国科学文化从科学共同体的"圈子文化"走向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对于支持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促进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建设中国科学文化需要在科技体制与文化体制双重改革下进行主动培育,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品牌文化传播。

      作者:郑念,王明

      摘要:随着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技安全文化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组织使命。本文首先对科技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做了阐释,从理念、制度和器物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安全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其次,从科技安全的内涵出发,延伸解构出了开放、协调和可持续的科技安全观作为科技安全文化的核心;最后对建构我国科技安全文化的途径给出了建议。

      作者:石彪,刘海波

      摘要:文化变迁是由两种文化遗传因子:科学因子与传统因子相互博弈的结果。当特定文化类型成为文化范式,就会以此塑造人的认知模式,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科学文化占优势的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呈现出进步与进化的趋势,反之,科技与社会发展则处于退化与保守的趋势。

      作者:李侠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